企业风采
《管理学季刊》2023年第三期目录及摘要
突发公共事件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冲击,外界出于“同情”的考虑降低了对企业的盈利预期,松动了监管环境,并予以企业各种经济救助,大量释放同情红利。本文基于舞弊三角理论厘清了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心理决策路径,从同情红利的视角检验了突发公共事件对上市公司负向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研究之后发现:1.突发公共事件冲击下上市公司倾向于从事负向盈余管理活动,公司所在行业受冲击越大,从事负向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2.突发公共事件冲击引发了同情的外部环境,投资者分心、监管放松等因素促使了上市公司负向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3.负向盈余管理有助于上市公司在受到冲击后获得更多融资和税收方面的同情红利,并且受冲击大的行业较冲击小的行业获得了更多的同情红利。4.这些基于红利攫取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将损害公司的未来价值。本文旨在为突发公共事件冲击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及影响研究提供经验和参考,为监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扶持经济主体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摘要:现有突发公共事件的研究大多关注其负面影响,鲜有研究讨论个体如何积极应对。基于调节定向理论,本文关注在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损失情境下,员工如何通过对上关系建构应对损失的自我调节机制。研究1以我国华中地区某制造业企业266名员工为样本,检验突发公共事件对员工对上关系建构的主效应以及情境性预防定向的中介作用。研究2基于206名跨地区跨行业的员工数据,检验特质性预防定向的调节作用。研究之后发现:1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员工对上关系建构行为明显地增加;2情境性预防定向在突发公共事件和对上关系建构之间起到中介作用;3特质性预防定向正向调节情境性预防定向的中介作用。本文丰富了突发公共事件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状态和对上关系建构行为的研究,从宏观事件和微观动机层面有效拓展了对上关系建构行为的前因变量,并将调节定向理论引入突发公共事件研究中,深化了该理论在损失情境下的解释机制。。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对上关系建构;情境性预防定向;特质性预防定向;调节定向理论
摘要:突发公共事件极大地加快了企业远程办公的发展进度。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发公共事件对企业远程办公的影响,本文梳理了自2020年初至今远程办公的最新研究,并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回顾、评述和展望。首先,从相关学科重要的中英文期刊中甄选出59篇主题与之相类似的文章,回顾并比较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后的研究进展。其次,本文还阐释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后远程办公的内涵演变,并比较了对员工身心健康和工作表现影响结果的异同,并且基于组织行为的情境理论,构建了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员工远程办公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框架图。最后,本文探讨了现阶段突发公共事件下员工远程办公的研究方向。
政府支持对企业管理的人风险感知的影响: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分析
摘要:企业管理的人风险感知是管理团队基于资源和能力对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做出判断和预测的过程,是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的基础。本文以268家已上市的国家级技术创新型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索了两种政府支持(政府补贴和社会关联)和管理者特质对企业管理的人风险感知复杂性和动态性的影响。研究之后发现,政府补贴和社会关联分别提高和降低了风险感知的复杂性;两种政府支持均有利于提高风险感知的动态性。此外,高管团队多样化的职能背景能够增强政府补贴对管理者风险感知的正向影响,并能够在减弱社会关联对管理者风险感知复杂性的负向影响的同时,充分的发挥多样化的经验背景优势,利用社会关联带来的资源优势和政治远见寻找多样化的经营路径,缓解由社会关联引致的对环境风险变化的过度敏感。本文对管理者风险感知进行了指标提取和度量方法方面的创新,可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政府补贴;社会关联;企业管理的人风险感知;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异质性;技术创新型企业
摘要:在家族企业研究领域,经营目标的多元性是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早期研究主要从经济目标的视角探究企业的决策行为和绩效结果,自社会情感财富理论提出以后,慢慢的变多的学者开始强调非经济目标的影响作用。但这些研究大多聚焦企业层面,对家族层面目标期望的关注十分欠缺。基于此,本文围绕笔者所主持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综述家族期望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明晰家族期望的概念内涵与具体维度;其次,围绕家族期望怎么样影响家族企业决策与成长这一研究问题,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再次,梳理总结项目团队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与项目成果;最后,从家族期望的拓展、决策行为的延伸、成长表现的扩充以及研究问题的中国本土化四个方面提出未来可行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向。
摘要:组织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变动性与日俱增。个体、团队、组织需要快速应对突发事件、新形势。在此背景下,意义建构的重要性日渐突显。本文回顾了美国管理学者卡尔·维克对意义建构的提出与发展,梳理了后续研究的新进展。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剖析意义建构视角的思想渊源,分析其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以及诠释学方法论的社会科学哲学基础。本文认为,由于卡尔·维克未明确阐释其哲学立场,使意义建构视角并未脱离身心二元论,并忽略了身体体验在意义生成与建构过程中的作用,其对生成、涌现等动态过程的重视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具有内有一致性,对中国本土管理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 上一篇: 良庆区活跃行动推进执行“烟头不落地”专项整治
- 下一篇: 重阳登高防火莫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