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资质

叶青看财经:成果曲折转化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3-08-29 09:09:03 更新来源:荣誉资质

  徐卫林,纺织与高分子材料学家。徐卫林教授针对纺织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原创性研究,在纤维、纱线、织物面料到先进检测的新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年,荣获美国纤维学会杰出成就奖和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荣誉,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这在湖北不多。

  1988年,19岁的徐卫林从家乡湖北罗田到武汉上大学,由于种种原因,他被调剂到针织工程专业。“当时我一点不钟爱这一个专业,这完全是女同志干的活嘛。”当时的不喜欢,源于不了解。但是随着徐卫林不断地深入求学、深入探索,他开始了解到纺织行业的意义,了解到这个行业对国家、对整个人类的影响,也认识到这个行业的包罗万象,纺织的学科交叉和应用,是无止境的。行行出学问,他开始认识纺织、爱上纺织、投身纺织。

  1992年进入西安工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该校和东华大学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导师均是姚穆院士。

  在香港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徐卫林就结合纺织和电子专业相关知识发明了一个仪器,现正在全球最大的纺织仪器公司生产。

  他耗时8年牵头研发的普适性柔洁纺纱技术,获得9项国家专利,该技术专利包公开挂牌转让,由国内最大的棉纺织成套设备供应商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500万元高价竞得。

  2007年,徐卫林自主研究出“高分子材料超细粉体加工设施及技术”。该技术为国际首创,能显著改善产品的手感和透湿、透气等性能。以该技术为依托的项目获得了2007年国家纺织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他成功开发出纯棉、纯羊毛、纯化纤单向导湿舒适面料等一系加工技术。同时,成功研制出织物导水性能测试仪器,该测试方法已转让到国际上最大的纺织测试仪器公司SDL-ATLAS公司生产销售。该方向研究获得美国及中国专利4项,织物导水性能测试方法已成为AATCC国际标准。该成果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每年得到的科研奖励,徐卫林常用于奖励小组成员或作为年轻教师的科研基金。2010年,他将获得的科技奖励金100万元全额捐出,在武汉纺织大学设立“攀登奖学金”。

  在徐卫林的眼中,上天入地,中间空气,处处可有纺织。纺织的应用前景很广泛,舒适美观的服装、人造皮肤、防护服、高强度的钢盔材料、宇宙飞行器等,都需要纺织的参与。

  讲到湖北的成果转化,有很多让人惋惜的案例。“丽珠得乐”、“如意纺”就是这里面的几个。

  徐卫林带着他苦心研究寻求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的技术,在湖北屡屡碰壁后。经人介绍,2006年来到了山东如意集团。邱亚夫不仅表示要与他一起啃下这块硬骨头,还集合了所有中层干部恭恭敬敬地请他讲课。这种求知若渴的态度让徐卫林感到,这回找到知音了。

  在试验中,邱亚夫充分尊重徐卫林的奇思妙想。在传统工艺里,纺纱长丝在中间,短纤在外围,经常会在高速运转过程中出现断头现象,不仅耽误正常生产,还影响纺织品质量。“为啥不可以把长丝放在外面?”徐卫林灵机一动,却招来很多专家的反对:违反常规,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巨大的风险,这不靠谱。但邱亚夫在听到构想的第一时间就激动地拉上徐卫林来到生产车间,亲自指挥整合各环节技术力量,加班加点改造设备。最终,这一违反常规的想法,孕育出一项颠覆性的新技术。

  经过3000次试验,“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终获成功,被纺织界命名为“如意纺”。而不是湖北企业的名字。

  2010年,这项新型纺纱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代表中国纺织工业顶配水平的国家级奖项,这也是中国纺纱领域60年来第一次获此殊荣。

  “如意纺”技术使毛纺和棉纺技术由原来的180支和300支,双双达到500支,打破了棉纺和毛纺的世界纪录,“如意纺”有30多项专利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申报了专利。“500支是什么概念,现在它已经能达到一根头发的1/10那么细,一克重的羊毛我们能纺到500米,在世界上是独一份。”

  “如意纺”的价格已达到了每平方米1万元人民币,如意生产的高级西装,也已达到了每套7万元人民币。如意进入国际高档面料“俱乐部”。

  遗憾的是,这些成果诞生与应用在山东,而不是湖北。重要的原因是湖北缺钱缺企业。

电话:191-5371-9575
立即咨询>>

鲁公网安备 鲁ICP备20210279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