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守护指尖的梦:3个女孩的造梦空间
我玩《元梦之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除了在排位模式里“屡败屡战”,玩家自创地图是我最喜欢、玩得也最多的部分。《元梦之星》有着数量众多的创作者,自创地图自然也成了一个堪称庞大的体系——科幻、卡通、战斗、解谜、动作、文化、技术……题材和风格五花八门,难以尽数罗列。挑自己最喜欢的的图一张张玩下来,我也不免有种“见多识广”的成就感。
但尽管如此,在看到《龙腾赛博至新春》时,我还是感受到了一种震撼。这是一张兼具了宏伟和精致的地图:开端,一条彩色巨龙从画中跃然而出,玩家乘龙飞行,经过两侧装饰着石碑、灯笼、种种龙纹样的道路,来到一张戏台前,观看“二龙戏珠”皮影表演,而二龙戏珠的“珠”却有着霓虹灯般明亮鲜艳的色泽——场景转换,玩家与龙一起穿梭于抽象化、色块化的赛博高楼,到达一场盛大的灯会,随着倒计时结束,无数花灯在暗色调的背景中缓缓升起,“新年快乐”的字样昭示着浓厚的节日氛围。
游玩地图的过程中,我甚至有种“信息量过大”的感觉——处处可见的龙图案、精致的皮影、赛博朋克味道的色彩与光效、花灯升起时那种身临其境的场景……如果说将民间传统文化与赛博朋克结合已经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那么用一个游戏圈里常用的词来形容,它的“完成度”非常高,从内容创意,到视觉效果,都臻于优秀。
自然而然地,我想要了解这张地图背后的故事。某一种意义上,我能够感受到作者们在其中体现的想法:可能包括许多宏大的理念、自己的兴趣和经历带来的灵感,当然还要有冲击力、足够与众不同——大多数创作者应该都抱着这样的心思。但与此同时,我也想知道,这样一张地图是怎样创作出来的?作者是一帆风顺,还是遭遇了挫折?如果有挫折,是选择自身跨过去,还是得到了其他人的帮助?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看到了纪录片《第九人生》第3季第1集,《造梦师的指尖世界》。片子记录了《龙腾赛博至新春》的创作过程——年轻作者对民间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共同的热爱,彼此之间的陪伴,以及她们如何在《元梦之星》的帮助下实现创作梦想。
纪录片《第九人生》第3集第1集,讲述了《元梦之星》一张春节地图的创作过程
一般来说,我们都知道,一件事一旦以“梦想”为标题,它一定包含了许多思考、选择、坚持,以及同样多的帮助与支持——想要实现梦想,除了梦想之外还需要很多。
《龙腾赛博至新春》是由3个女孩一起制作的:“淀粉肠”住在成都,是个急性子,“想到的事情就要立刻去做”;Baby来自一座南方城市,比较“社恐”,内心想法多,十分注重细节;Cat是四川人,习惯慢节奏,爱做手工,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她们都是《元梦之星》的内测玩家,也从内测开始制作地图。
几个性格、年龄、成长经历都不同的朋友,因为共同的爱好相识,决定一起做点儿什么——这种志同道合的感觉真的很好。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作为纽带的《元梦之星》当然也必不可少。《元梦之星》为她们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创作工具、交流社区、沟通信息,以及一个容易得到支持的正向反馈的创作环境。
实际上,这3位作者正是在《元梦之星》的“星世界”里认识的。根据我的了解,从内测开始,《元梦之星》运营团队就与地图创作者们建立了融洽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指为他们提供一个又一个奖励丰厚的比赛(这当然也很重要),还包括足够迅捷的反应速度——能让作者提出的建议和遇到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以及一套完善的作者培养机制。
之前的几个月里,我与一些《元梦之星》地图作者聊过。不少人告诉我,《元梦之星》官方经常主动询问他们的意见,从编辑器还要哪一些优化、元件要增加哪一些类型,到与玩家的交流,甚至“实现自身一个愿望”,都可能会在相当短的时间里实现。正因如此,他们也愿意积极与官方互动,提出自己的需求,哪怕只是一些小细节——有作者说,希望素材库里国风元件的屋檐能够自带弧度,让它们看上去“更有感觉”;还有作者说,使用编辑器时的视角切换速度太快,希望有机会能够再调整。而这些都有官方人员认真记录,或许会在此后更新的版本中作出改变。
有意思的是,我接触过的大多数作者——也许他们都是一些比较外向、愿意表达自己的人——都提到了作者社群的交流范围:热情、友善、乐于分享。假如你对一些复杂的造型头疼,资源社区中能够找到许多玩家分享的模组;假如你不知道怎么样让素材动起来,许多熟稔编辑器功能的玩家也会给出指导。一切仿佛都回到了互联网发展早期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时代,人们在《元梦之星》里热火朝天地沟通着,把一个个创意变为可供玩家体验的地图。
这种火热的沟通氛围或许并非《元梦之星》独有,但他们无疑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与真诚。在一次线下活动中,《元梦之星》UGC运营负责人叶辉在回答“(UGC运营)这份工作的特别之处”问题时,他把自己同时定位为“服务者”和“玩家”。也就是说,《元梦之星》不仅要鼓励创作者成长,和创作者一起成长,还会切身感受创作者的作品与创作状态。正因如此,他们“懂得”作者要说明,并且给予不同作者最适合的支援。
对于淀粉肠、Baby、Cat这3个女孩来说,选择非遗文化“皮影”作为春节地图的主题,并不令人感到吃惊。她们都对民间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与春节这一段时间节点也十分契合。但困难的是,皮影在当今年轻人的生活中已经十分罕见。“糖画我们日常还见得多,但皮影……不知道啊。”淀粉肠说。
就在此时,《元梦之星》“造梦局”出现了。这是一个为创作者打造的虚拟服务组织,他们将创作者称为“造梦师”,以“让全宇宙看到你的想象力”为主旨,从创作者的发掘、创作工具的教学、到“追梦星途”计划,提供了无限大的资金和流量对创作者进行扶持。
要深入了解一项非遗文化,仅在网络上搜集资料显然不够。3名作者决定前往北京,到民俗博物馆实地采风。“去见一见高楼大厦之间的古韵建筑,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灵感。”Cat说。
作者们迈出了追寻灵感的第一步,造梦局就会帮助她们走出第二步。很快,项目组联系到一位中央民族大学的老师,研究方向是非遗民俗,刚巧人也在北京。项目组问她们,要不要考虑拜访老师,说不定会对地图创作有所帮助。
在北京民俗博物馆,作者们见到了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徐进,她从2004年开始教授民族图案课程,还写有以中国民族纹样为题材的著作《纹以载道》。对于年轻作者和《元梦之星》的请求,她欣然接受:“3个女生找到我,想对非遗文化进一步学习,我就联系了北京民俗博物馆,让她们来了解民俗文化的魅力。”
在徐进教授的指导下,作者们渐渐找到了地图的主要动线:玩家经过玉道(中轴线),看向两边的碑林,然后走向皮影戏台,观看一场“二龙戏珠”的皮影戏。
毫无疑问,皮影戏是这个场景的重点。为此,徐进教授带着3个女孩“请”出了许多件珍贵的皮影实物:一条已经有些残破的龙来自明代,拥有灵动的造型和动态;一座面积不小的“龙亭”是清中期的作品,除了柱子,连屋檐上也盘踞着龙。从实物中,作者们对龙的形象也有了更多实感——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伴随着云纹、植物纹、火纹出现。
随后,徐进教授又通过实物、图书和照片,为作者们展示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龙纹形象,而这又给了她们新的灵感:“既有北方龙的写实,又有南方龙的千变万化。”Baby说。
纪录片并未展示出她们参观学习的全过程,相应地,它将那些以往存在于石碑、柱子、屋檐、织物上的龙纹与女孩们的创作过程交替剪辑,就像她们正在一点一点地,让这些形象在当下最新潮的载体上重生。
我很能理解这种感觉。不仅仅是3位作者“为了创作,能做到什么程度”的行动力,还有一条灵感、一个创意从诞生到完成的过程:很多时候,当我们提起非遗技艺、民间传统文化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一些模糊的符号,但通过创作,它们的形象也逐渐清晰起来。
当然,这也是个相互影响的过程。我们在纪录片中跟随着3位年轻作者的视角,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同样蕴含着趣味:石碑上看得出“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古建筑上的彩画分成3种类型,风格、题材、使用场合都不一样;彝族头巾上的龙有十字绣的风格,非常抽象,也非常接地气……年轻人们因为爱好与创作,自然而然会对它们产生兴趣。与此同时,不可忽略的是,那些深居博物馆、展览馆里的文化珍宝,同样因为年轻人的爱好与创作,以更生动新颖的形式出现在慢慢的变多的人面前。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联结。实际上,在与《元梦之星》接触的过程中,我能很明显地感受到他们对于“创造联结”这件事的重视。
一位学者曾对我说:“游戏本质上是一种情感价值。”而情感价值,很多时候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结。
讲述3名年轻创作者的纪录片中,一个细节吸引了我的注意:在讨论地图结尾处的设计时,Cat提到了小时候看过的自贡灯会。从这样的现实经历出发,女孩们聊着不同的想法:Baby想让龙到达灯会上空之后,慢慢向下盘旋,烟花倒计时随即亮起;Baby说,可以设计一个暗淡的场地,在玩家搭乘的龙到达时,再“砰”地一声变亮。
Baby和淀粉肠或许没有去过自贡灯会,但联合创作本身就是让她们的体验相互融合的过程。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出于一些相似的爱好或者理想,人们能感受到自己被其他人关注、理解和认同,又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更多的友情陪伴与爱。
3个女孩因创作建立友谊,也通过创作支援彼此。几个月前,Baby曾陷入一场网络风波,为此,淀粉肠和Cat制作了一张以网络言论为主题的地图,用来带给朋友信心,让她重新振作起来。“有没有可能,她会因为有人站在她这一边,而治愈那一段时间的不开心。”淀粉肠说。这些话也的确给了Baby很大的鼓励:“不要管别人的说法,做你自己就行了。”
她们的友谊因为《元梦之星》而升华,这也不难理解——归根结底,在我们体验游戏的过程中,不论是创作者还是玩家,最重要的还是“人”。《元梦之星》搭建起了一个让人产生联结的空间,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一起创作,口味相似的人也可以聚在一起玩点什么。不同题材、领域、文化与趣味都能够最终靠游戏和创作联系在一起。
另一些时候,这样的联结还可以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就像淀粉肠、Baby和Cat的作品在无意之间让民间传统文化、非遗工艺与年轻人、流行文化产生了交集,在《元梦之星》中创作也能让怀有理想的创作者触达更广阔的领域:自上线亿造梦计划”中,首赛季4330万元奖金仍在发放,新赛季“山海奇遇”又投入了5000万元奖金,而这些奖金中也包括扶持优秀创作者加入游戏行业。
与此同时,2023年12月开启的《元梦之星》全国高校创意大赛正在进行。以UGC为媒介,慢慢的变多有想法也足够年轻的高校学生们为“游戏”带来了新的东西。他们未来不一定真的成为游戏行业的一员,或是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但不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游戏行业,这样的联结都非常重要。
实际上,《元梦之星》带来的联结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起初,它当然是出于爱好将人们聚集在一起的,但在创作这个层面,它又有着一种天真的乐观:相信任何一个人都拥有无尽的潜力,相信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成功,为此可以付出远超过一款游戏可提供的资源、交流空间和良好的氛围。我其实不太能确定《元梦之星》的这种乐观从何而来,但从游戏上线个月、用户创造地图已达到数千万张这个结果来看,他们的努力已经有了结果。
我又想起了在观看纪录片之前提到的那个问题:想要实现梦想,除了梦想之外还需要什么?
对于UGC作者来说,答案可能包括许多方面:他们要施展手脚的空间,不为创意之外的因素困扰;他们要保持快乐与干劲,因为创作本该是一件快乐的事;他们还需要积累起足够的经验,把UGC创作中的思路带到更多的地方。当然,这也是一个“良好的UGC生态”应该做到的事——这样的作者足够多,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优秀作品和充满创意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创作者们还需要一些帮助。如果一个作者只需要“展现创意”,那么必然要有一个人或者一些人,在他想要学习的时候提供课程,在他遇上麻烦的时候处理问题,甚至在他想要凭借创意验证自己时提供一定的保障。从这个方面说,《元梦之星》造梦局扮演的就是一个助力者的角色,帮助创作者们实现自身的梦想。在这里,创作者只需要展示出足够的热情和坚持,就有机会得到他们的帮助——就像淀粉肠、Baby和Cat这3个女孩一样,因为《元梦之星》而悄然改变自身人生的轨迹。
纪录片中,淀粉肠说:“《元梦之星》守护了我造梦的梦。”而这也是一种值得赞赏的合作方式:游戏与创作者之间,通过真诚的态度、完整的培养机制和不设限的扶持联系在一起,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慢慢的变多的造梦师会收获属于自身个人的肯定与自信,抱着更大的勇气追求梦想——成功也许就在前方。
- 上一篇: 图片新闻第二十一页资讯_中服网
- 下一篇: 华东B1级新品获燃烧性能授权荣登中国防火建材网及研究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