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乐”观新力量|联友纺织:一根纱线的“智”变 助企降本增效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日,记者走进资阳市乐至县,从一根纱线的“智”变,看传统企业竞逐“智改数转”;从一颗电池的技术向“新”,看“锂”想加速绽放;从一只蚕的“蜕变”,看产业“含金量”不断的提高……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4小时不间断生产、生产效率提高5倍、验布准确率可达95%以上……生产线加快“智改数转”步伐,成本降下来,效率提上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乐至县四川联友纺织工业有限公司的积极探索已见成效。
“咔嚓咔嚓……”近日,记者走进四川联友纺织工业有限公司新厂区(以下简称联友新厂区)看见,近1万平方米的织造一车间里,整齐排列的160台高速喷气织机上下飞转,全力运行,忙碌又有序。“这个超大生产车间,最多有10名车间工人就能进行娴熟操作管理。”联友办公室副主任陈远江告诉记者。
四川联友纺织工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在产品类目上,专注于工装面料生产。联友新厂区作为乐至县智能化升级重点建设项目,占地约150亩,计划总投资3.3亿元。其中,投资1.5亿元的项目一期工程,占地约90亩,于2021年底开建,2022年底建成,2023年3月开始正式投产。
记者步入联友新厂区的织造一车间,抬头就看见车间的醒目位置装有LED显示大屏,机台运作情况、员工的实时工作数据一目了然。
一名女织工指了指LED显示大屏和记者说:“每台织布机都装有传感器,如果出现故障就将情况上传到智能平台,并且机台的提示灯也将不断闪烁。刚才,大屏显示08岗经纬线断线了,我就能立即到场处理,处理时间缩短到1分钟以内。”
“我们公司引进喷气织布机,机台报警及操作提示信息能够即时推送,极大减少员工的无效巡回时间。”陈远江说,现在喷气织布机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日产量达15万米。车间的智能化数字化不仅让生产的全部过程更优化,生产效率提高5倍,用工人数还能降低50%以上。随着断线停机的次数慢慢的变少,用电成本也在下降。
据了解,联友新厂区计划投资3.3亿元,购置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生产设备约700台套,形成纺纱规模3.6万锭、喷气织机360台的新型纺织自动化生产线,推动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加快“智改数转”步伐。
从一朵棉花,到一根纱线,再到一匹棉布,要经历整经、浆纱、穿扣、织布、整理成件等多道工序,如今在联友新厂区,智能化数字化贯穿全过程。“现在用上自动穿经机,效率提高了8倍,收入也增加了。”在一线年的穿筘操作人员林立芳谈起自动设备带来的改变不禁露出微笑。她和记者说,以前手工穿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每人每小时可穿经1000根。一个轴有8475片穿经片,手脚麻利的情况下8至9个小时才能穿一个轴。
为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每一块面料都要过验布这一关。“我们相当于面料的‘体检大夫’。”自动验布机运维厂家技术人员周工打了个比方。他说,自动验布机以机器高清视觉和人工智能为基础,可精准识别布面上的各类疵点,并进行分类、统计、标记。传统的人工验布速度为每分钟约20米,且验布人员上班时间长了容易疲劳,存在漏验疵点的情况。而采用自动验布机后检测速度能达到每分钟60米,检测结果稳定,还能做到24小时不间断检测。验布效率提高至300%,验布准确率可达95%以上。
“纺织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加‘数’提质。对于未来,联友纺织的终极目标是打造无人工厂。”陈远江说,联友新厂区两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公司的产品质量、智能化生产程度将位居全省前列,预计新增就业人数超过300人,有望实现年产值4亿元。
“智改数转”,即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为主线,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通过数字赋能企业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创新变革,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不仅是纺织行业,“智改数转”已成为破解传统产业瓶颈制约、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之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智改数转”已不再是“选修课”,而是关乎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据悉,为全面推动制造企业“智改数转”,四川今年将采取多项支持举措。比如,在资金支持方面,制定出台奖补政策,研究专项金融理财产品和服务;在人才教育培训方面,计划开展首席数据官(CDO)试点。此外,四川还将推动工业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完善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监测体系,培育数据安全服务产业,推进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典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