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强制性新国标公布!关乎你的日常出行!
近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要求生产企业明确电瓶车的建议使用的时间,并在铭牌、产品合格证上进行标注。
新标准实施后,将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和危害,减少交通事故风险,有效防范非法改装,提升车辆整体安全性能,更好满足那群消费的人日常使用需求。
对于别的类型的电瓶车,应设计有“北斗模块”,销售时由消费者选择是否保留。
北斗模块可提供经度、纬度、速度、定位时间等定位信息,最大的作用是为用户更好的提供实时三维位置、速度和时间等信息。北斗模块在提供定位服务的过程中是不收费的。
通过增加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方便消费者实时了解电瓶车关键安全信息,若发生车辆被盗、温度过高或蓄电池电压过高等不正常的情况,可借助通信模块第一时间提醒消费者及时处置,从而增强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
对于消费者担心的个人隐私信息是否会被过度采集的问题,“北斗模块”的定位服务功能需要用户授权,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开启或关闭北斗定位功能。而且在电瓶车上加装的4G、5G通信模块已经符合国家相关加密规定,确保有关信息传输途径的安全性。
除了提升电瓶车主动安全性能,新国标对车辆的实用性也做了调整,比如明确了电瓶车鼓励安装后视镜。
专家称,考虑到部分较为轻便的电助力车型一般不安装后视镜,为尊重这部分产品的设计习惯,新标准并未将安装后视镜作为强制性要求,而是由生产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自行决定是不是安装。
为确保新标准平稳过渡,有关部门考虑电瓶车企业组织产品设计生产、完成检测和认证所需的时间,设置了8个月的生产过渡期。
但从2025年9月1日起,所有新生产和在售的电瓶车都一定要符合新标准要求。
同时,为避免社会资源浪费,新标准给予之前按照旧标准生产的车辆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允许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
专家表示,新标准主要是针对的是企业的生产、销售、经营等行为,对于普通消费者之前已经购买的车辆,不受新标准约束,不会被强制淘汰,由消费者通过你自己的意愿做正常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