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正规: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来自@秦春华。他是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这些年,他走遍全国大大小小的学校,见过无数拔尖的学生,与他们做沟通和交流、并对他们进行面试。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他不断地感叹现在的孩子的履历如此优秀,但同时也有他的担忧。以下是他的自述整理。
学生们做了充足的准备,一个个光鲜亮丽,就像他们提供的申请材料一样。无一例外,每一个学生都是:
他们看上去太完美了,似乎看不出有任何缺点;他们看起来也太像了,就像是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一组家具一样。
包括他们在面试中的表现也很相像。一个个正襟危坐,面带微笑而不露齿;说话时吐字清晰,抑扬顿挫,仿佛在深情地朗诵一首诗。
一个学生上来就说「子曰……」我打断他,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告诉我之后,接着说「子曰」,我再次打断他,告诉他我不关心子怎么曰,我关心的是你想说什么。他却涨红了脸,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还有一个学生自信满满地坐在我面前,等着我问各种可能的问题,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我说,我没什么问题问你,你有什么样的问题要问我吗?她绝对没料到我会提出这种问题,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几乎要哭了出来。
显然,所有的学生在来之前都经过了某一些程度的面试培训,至少看过一点儿怎么样应对面试的「宝典」,但可能没有人告诉他们,我并不感兴趣他们反映出来的是谁,我感兴趣的是真实的他们是谁。
最令我吃惊的是,当我问他们,你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很少有人能答上来。学生们告诉我,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真的是从来就没想过吗?其实不是。这样的一个问题他们曾经想过,只不过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久到连他们自己都忘记了而已。
小时候,每当大人问孩子,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孩子们总是兴高采烈地回答:科学家、宇航员、飞行员、警察叔叔(阿姨)……然而,当孩子们上学之后,这样一些问题就再也不曾被提起,仿佛从来就没再次出现过。
上课听讲,回家做作业,上辅导班,这些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至于孩子的兴趣是什么,长大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一种怎样的生活,似乎并没有人关心,即使孩子自己也不关心。
一个被公认为好学生的成长轨迹,或者家长想象中的完美教育路线图看起来是这样的:
在上小学之前已能认识很多汉字,会做复杂的数学题,能大段背诵很多经典名篇,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且不说这些目标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的,即使全部都实现了,那之后呢?人生的目标又在哪里?
这不是我的想象。这些年来,我在世界各地见过很多优秀的孩子,他们个个天资聪慧,勤奋刻苦,一路过关斩将,从未失手,总是处于同龄人最顶尖的群体之中,挑选最好的学校和最好的班级,是其他人艳羡的「人家的孩子」。
但有一天,当他们真的置身于无数次在梦中出现的校园时,常常会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接下来又该做什么呢?仿佛一个登山运动员在珠穆朗玛峰上的困惑:下一座山在哪里?
人生需要目标,但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去寻找树立自己的目标。我们对人生和教育的理解太过单一,而且缺乏想象力。
我们总是要求孩子要成功,要比别人强,要考上最好的学校,但很少告诉他们成功意味着什么,生活的幸福源自何处,什么是最对自己最合适的。
教育被简化成了一条升学直线。所有的过程只为那个最后结果而存在:上北大或上哈佛。
没有人告诉这一些孩子,上了北大或哈佛之后怎么办?难道自此之后人生皆成坦途,再不会遇到诸般烦恼、困厄、艰难?1923年,鲁迅先生曾经发人深省地问道:「娜拉走后怎样?」我也很想问一句:「考上北大以后怎样?」
上学是为了接受好的教育,但正如储蓄不能自动转化为投资一样,上学也并不代表一定能接受到好的教育。我们之所以送孩子上学,并不是因为孩子必须要上学,而是因为他们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
上学是一个人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一件事是:认识到你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做到这一点并不是特别容易。每个人来到世间,都肩负了一个独特的使命,这是独立的个人之所以存在的价值。
人的一生虽然漫长,可做的事情看似很多,但其实真正能做的,不过只有一件而已。这件事就是一个人来到世间的使命。发现使命不能依靠「天启」——虽然很多人的确是在梦中或灵光一闪之间突然想到自己的使命——教育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手段。
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唤醒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潜能,帮他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一件事情。
这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庭在教育问题上所面临的真正挑战。和上哪所学校、考多少分相比,清楚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更重要和根本的目标。
实际上,一旦一个孩子认识到自己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从内心激发出无穷的动力去努力实现自身的目标。无数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对于人的成长而言,这种内生性的驱动力要远比外部强加的力量大得多,也有效得多。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生不是一场由他人设计好程序的游戏,只要投入时间和金钱,配置更强大的「装备」就可以通关。一旦通关完成,游戏结束,人生就会立即面临无路可走的境地。
人生是一段发现自我的旅程,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认识到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像是远方的一座灯塔,能不断照亮前进的道路。
那么,怎么样才可以清楚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换句话说,怎么样才可以发现了自己生命中的特殊潜质呢?
每个人的方法可能都不同,但最重要的是要像那个只为苹果而生的乔布斯一样,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寻找自我的真正兴趣所在,意识到你的一生将为何而来。
判断是真喜欢还是假喜欢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看你是否为之痴迷,能否心甘情愿、不计功利地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并从始至终坚持。「不疯魔不成活」,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就算不上痴迷,也就不是真正的兴趣所在。
我建议,每一个学生无论课业有多么繁重,每天一定要抽出一点儿时间独处,给自己的心灵留出一点儿空间,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听听内心深处的渴望。
有人说,我就是对所有的事情都没有感觉,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甚至不清楚自己不喜欢什么,那该怎么去办?一个好办法是「试错」。不停地尝试所有的事情,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去掉那些不喜欢的事情。给自己列一个「负面清单」,别害怕失败。
还记得美国那位77岁时才拿起画笔的摩西奶奶吗?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真正喜欢做一件事,那么在任何一个时间里开始都来得及,哪怕你已经80岁了。
人生不仅是一段生命,还应当是一段有质量的生命。判断一段生命是否有质量,就看每一天是不是你真正想过的日子。「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找到了你真正喜欢的事情,即使只有一天,那也是幸福、有质量的生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都是飞机,为什么220吨的运20能国产,75吨的C919却要依赖国外?
读书、思考、文化、史学,本号主要推送近现代史领域文、史、哲、政、法等方面优秀文章。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OPPO新机大揭秘:Reno15系列与Find X9 Pro,谁更吸引你?